我院董岩副教授及其合作者近期在Springer Nature出版集团出版的医学Top期刊Journal of Experimental &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, JECCR(影响因子=12.658)在线发表了题为 Identification of RNA-splicing factor Lsm12 as a novel tumor-associated gene and a potent biomarker in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(OSCC) 的最新研究成果,报道了研究团队新发现的口腔鳞癌标志物及其作用机制。
口腔鳞癌(OSCC)是常见的癌症之一。长期以来,由于缺乏临床有效的恶变预警标志物和治疗靶点,常常导致该类癌症诊断延误且预后差,因此寻找有力预警恶变的标志物和治疗靶点以实现OSCC的早发现、早治疗进而提高患者生存率,一直是相关领域的研究前沿热点。董岩副教授课题组和北京大学詹启敏院士课题组从2011年开始对口腔鳞癌预警标志物及发生机制进行了长期的深入研究。项目团队在构建金黄地鼠颊癌动物模型基础上,采用表达谱芯片高通量筛选恶变相关基因,从中挑选出高保守性的肿瘤相关性未知基因并在临床OSCC组织中检测其表达。研究发现:基因Lsm12与口腔鳞癌发生显著相关。通过阻断基因Lsm12的表达,可以显著抑制口腔鳞癌细胞的增殖、侵袭、迁移等恶性表型,并显著抑制其成瘤性。研究团队还进一步鉴定了基因Lsm12编码蛋白的生物学功能,揭示了Lsm12在RNA可变剪接中发挥的重要作用。研究表明:Lsm12调控癌基因USO1的外显子15(Exon 15)的可变剪接导致癌基因USO1具有不同的转录变异体(transcript variant),是USO1参与肿瘤发生的重要分子机制。保留或去除USO1 exon 15对口腔鳞癌细胞的恶性表型产生显著影响。该项研究对于临床有效预警口腔鳞癌发生及实现分子靶向治疗,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。
董岩副教授为该论文排名第一的共同第一作者,我校名誉校长詹启敏院士为该文最终通讯作者,该文作者中还包括14名我院口腔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。